汉字 | 鶊 |
释义 | 鶊39095![]() 音 《廣韻》:古行切; 《集韻》《韻會》:居行切; 《正韻》:古衡切,𡘋音庚──鶬鶊,鳥名。大於鴝鵒,毛黃色,羽及尾黑色相閒,雌雄雙飛,鳴音如織機聲。一作倉庚。 《爾雅・釋鳥》:倉庚,鵹黃也。 《禮・月令》:仲春倉庚鳴。 《正字通》:倉庚,黃鸝也。雙飛相麗曰黃鸝,以黃色黑章曰黧黃,以鳴嚶嚶曰黃鶯。 《詩疏》云:或謂之黃栗留,或謂之黃袍。 《詩・豳風》:倉庚于飛,熠燿其羽。 《方言》:齊人謂之搏黍,冬藏谷中,二月始鳴。 《荆州志》:農人冬月於田中掘二三尺,得土堅圓如卵,破之則鳥在焉。無復羽毛,春始生羽,破土而出。 又,《山海經》云:黃鳥,食之不妒。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