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鵝 |
释义 | 鵝39004 古文: 䳗![]() 音 《唐韻》:五何切; 《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𡘋音峩。 《說文》:鴚鵝也。長脰善鳴,峩首似傲,故曰鵝。 《𡌨雅》:鵝頸如瘤,今鵝江東呼鴚。李時珍曰:鵝,綠眼,黃喙,紅掌,善鬬,夜鳴應更。 《禽經》曰:脚近臎者能步,鵝、鶩是也。鵝見異類差翅鳴。一名家雁,一名舒雁,一名鵱鷜。 又,《爾雅・釋鳥》:舒雁,鵝。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鵝。 《本草註》:又有野鵝,大於雁,似人家蒼鵝,謂之鴐鵝。 義 又,《禽經》:鵝鳴則蜮沉,養之園林,則蛇遠去。 義 又,《嶺南異物志》:蠻人聚鵝腹毳毛爲衣被。 義 又,《洞冥記》:日出銜翅而舞,名喜白鵝。 義 又,陣名。 《左傳・昭二十一年》:鄭翩願爲鸛,其御願爲鵝。 義 又,人名。榮駕鵝,魯大夫成伯。 義 又,草名。黑鵝。 《管子・地員篇》:其種陵稻、黑鵝、馬夫。 又,鵝抱,亦草名。見《本草》。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