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鴟 |
释义 | 鴟38879![]() 音 《廣韻》:處脂切; 《集韻》《韻會》:稱脂切,𡘋音摛。 《說文》:䳠也。 《玉篇》:鳧屬。鴟鴞,惡鳥,捉鳥子而食者。 又,角鴟,一名鵂鶹,一名鵋䳢,一名鵅。 《爾雅・釋鳥》:鴟鴞,鸋鴂。 又,茅鴟。 〈釋鳥〉:狂,茅鴟。 【郭註】今鵵鴟也,似鷹而白。 【疏】茅鴟,一名狂。 《廣雅》云:茅鴟,鳩也。 又,怪鴟。 〈釋鳥〉【註】:卽鴟鵂也。 《廣雅》:今江東呼此屬爲怪鳥。 《𡌨雅》:怪鴟,一名隻狐,晝無所見,夜卽飛噉蚊蟲,《莊子》所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瞑目而不見丘山」是也。 又,梟鴟。 《爾雅・釋鳥》:【郭註】土梟。 又,《山海經》:南海蒼梧山有鴟久。 【註】卽鴟舊。 【又】三危山有鳥,狀如𪇱,名曰鴟。 【按】此鳥疑別是一種。 義 又,鴟夷,革囊也。 《史記・伍子胥傳》:盛以鴟夷革。 【註】取馬革爲榼形也。 又,揚雄〈酒箴〉:自用如此,不如鴟夷。顏云:盛酒者也。 義 又,蹲鴟,芋也。 《史記・貨殖傳》:汶山下有蹲鴟。 《華陽國志》:汶山大芋如蹲鴟。 義 又,〈茅鴟〉,逸《詩》篇名。 《左傳・襄二十八年》:慶封來奔,穆子使工爲之誦〈茅鴟〉。 【杜註】刺不敬也。 義 又,《書・呂𠛬》:鴟義姦宄。 【註】鴟義,以鴟張跋扈爲義也。庚桑子曰:人實鴟義而有其國。 義 又,《史記・貨殖傳》:范蠡適齊爲鴟夷子皮。 《正字通》:《字彙》以鴟夷爲複姓,誤。 卷別:考證・亥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882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81 頁,第 26 字 【考證】① 《書・呂𠛬》罔不𡨥賊鴟義。 【註】以鴟張跋扈爲義也。謹照原文,以鴟義姦宄連讀,謹据改爲:鴟義姦宄。註鴟義,以鴟張跋扈爲義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