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鳥 |
释义 | 鳥38738![]() 音 《唐韻》:都了切; 《集韻》《韻會》:丁了切,𡘋音蔦。 《說文》:長尾禽總名也。 《正韻》:常時曰鳥,胎卵曰禽。 《爾雅・釋鳥》: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 《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 《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 又,〈硩蔟氏〉:掌覆妖鳥之巢。 【註】硩,摘也──摘其巢而去之。 《正字通》:二足而羽謂之禽。或曰:鳥觜曰咮、曰喙;爪曰距;尾曰翠,一作臎,一名尾罌;膍胵曰奧;嚨曰亢、曰員官;項畜食處曰嗉;翅曰翮、曰翎;頸毛曰翁;腳短者多伏,腳長者多立;腳近翠者好步,腳近臆者好躑。 師曠《禽經》:羽蟲三百六十,毛協四時,色合五方。 義 又,星名。朱鳥,南方七宿名。 《書・堯典》:日中,星鳥。 義 又,國名。 《山海經》:鹽長之國有人,鳥首,名曰鳥氏。 義 又,山名。鳥䑕。 《地志》:在隴西郡首陽縣西南。 〈禹貢〉:終南惇物,至于鳥䑕。 又,《山海經》:鳥危之山,鳥危之水出焉。 義 又,官名。 《周禮・夏官》:射鳥氏掌射鳥。 《左傳・昭十七年》:少閦摯之立也,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 義 又,秦之先有鳥俗氏。 《史記・秦本紀》: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 《索隱》曰:以仲衍鳥身人言,故爲鳥俗氏。 義 又,丹鳥、白鳥,俱蟲名。 〈夏小正〉:丹鳥者,丹良也;白鳥者,蚊蚋也。 音 又,妙音鳥。 《法華經》偈頌:聖主天中王,迦陵頻伽聲。 【註】迦陵頻伽,妙音鳥也。鳥未出聲時,卽發音微妙,一切天人聲皆不及,惟佛音類之,故以取况。 音 又,《正韻》:尼了切,音裊──義同。 音 又,《集韻》《類篇》𡘋與島同。 《書・禹貢》:島夷皮服。 《史記・夏本紀》《前漢・地理志》𡘋作鳥夷。孔讀鳥爲島。 音 又,《字彙補》:子削切,音爵。 《前漢・地理志》:武威郡鸞鳥縣。 《後漢・段熲傳》:欲攻武威,熲復追擊於鸞鳥。 【註】鳥音爵。 音 又,叶都縷切,音女。 《史記・自序》:穆公思義,悼殽之旅;以人爲殉,《詩》歌黃鳥。 音 又,叶丁柳切,音近斗。 《前漢・敘傳》:沐浴尸鄕,北面奉首;旅人慕殉,義過黃鳥。 卷別:考證・亥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879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81 頁,第 20 字 【考證】① 《正韻》尼了切,音䲷。謹照原文,「音梟」改「音裊」。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