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鰌 |
释义 | 鰌38483![]() 音 《唐韻》:七由切; 《集韻》《韻會》:雌由切; 《正韻》:此由切,𡘋音秋。 《說文》:鰼也。 《廣韻》:魚名,二月有之。 《正字通》:鰌生下田淺淖中,似鱓短,首銳,色黃黑,有漦,濡滑難握,穴泥中,與他魚牝牡。 《爾雅・釋魚》:鰼鰌。 【註】今泥鰌。 【疏】穴於泥中。 《莊子・齊物論》:鰌然乎哉。 【音義】鰌,魚名。 《荀子・富國篇》:黿鼉魚𪔀鰌鱣,以時別一而成羣。 《集韻》或作鰍。 義 又,海鰌,《水經》:海鰌魚,長數千里,穴居海底,入穴則海水爲潮,出穴則潮退。 義 又,船名。 《宋史・虞允文傳》:官軍以海鰌船衝敵軍。 義 又,人名。 《左傳・襄十年》:史鰌。 【註】史魚。 音 又,《廣韻》:自秋切; 《集韻》:字秋切,𡘋音酋──義同。 義 又,與䠓同。 《莊子・秋水篇》:鰌我亦勝我。 【音義】鰌,藉也。亦作䠓。 《荀子・强國篇》:大燕鰌吾後。 【註】鰌,踧也,如蹴沓於後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