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鮦 |
释义 | 鮦38309![]() 音 《唐韻》《正韻》:徒紅切; 《集韻》《韻會》:徒東切,𡘋音同。 《說文》:魚名。一曰𩽵也。 《爾雅・釋魚》:鰹,大鮦,小者鮵。 【疏】卽鱧也。其大者名鰹,小者名鮵。 《類篇》或作𩻡。 音 又,《唐韻》《正韻》:直隴切; 《集韻》《韻會》:柱勇切,𡘋重上聲。 又,《集韻》:傳容切,重平聲──義𡘋同。 音 又,《廣韻》:直柳切; 《集韻》《正韻》:丈九切,𡘋音紂──鮦陽,縣名。 《前漢・地理志》:汝南郡鮦陽縣。 【註】應劭曰:在鮦水之陽。 【按】《正字通》引《漢書》孟康註鮦音紂紅反; 《左傳・襄四年》註鮦陽縣南,鮦音紂; 《後漢書》隂興子慶封鮦陽侯註鮦音紂。孫愐東韻收鮦,直蒙、直柳二切。 此皆〈地理〉註之音紂紅反,譌失其下紅反二字也。戴侗定爲徒紅、篆蛹二切; 《韻會補》定音冢,則又緣紂、紅改爲上聲也。據此,《說文》直隴切,〈六書略〉音胄,《正韻》收入有韻,𡘋非。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