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鮑 |
释义 | 鮑38273![]() 音 《唐韻》:薄巧切; 《集韻》《韻會》《正韻》:部巧切,𡘋音抱。 《說文》:饐魚也。 《玉篇》:漬魚也。今謂裛魚。 《釋名》:鮑魚。鮑,腐也,埋藏奄使腐臭也。 《急就篇》【註】:鮑亦海魚,加之以鹽而不乾者也。 《周禮・天官・籩人》:膴、鮑、魚、鱐。 【註】鮑者,於楅室中糗乾之,出於江淮也。 《史記・貨殖傳》:鮑千鈞。 【註】鮑,膊魚也。謂破開中,頭尾不相離爲鮑,謂之膊關者也。 〈周語〉:鮑魚不登俎豆。 《家語》: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義 又,姓。 《左傳・莊十四年》【註】:鮑叔牙,小白之傅。 〈齊語〉:鮑叔牙,齊大夫姒姓之後。 義 又,與鞄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攻皮之工函鮑。 【註】鮑,或書爲鞄。 《蒼頡篇》有鞄𠤦。 音 又,《集韻》:披交切,音拋──魚名。 音 又,《集韻》:班交切,音包──人名。楚有申鮑胥。通作包。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