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魄 |
释义 | 魄38063 古文: 霸![]() 音 《唐韻》《正韻》:普伯切; 《集韻》《韻會》:匹陌切,𡘋音拍。 《說文》:隂神也。 《玉篇》:人之精爽也。 《禮・祭義》:魄也者,鬼之盛也。 【註】耳目之聰明爲魄。 【疏】魄,體也。若無耳目,形體不得聰明。 《關尹子・四符篇》:因意有魄,因魄有精。 《白虎通》:魄者,迫然著人,主於性也。 義 又,〈晉語〉:其魄兆乎民矣。 【註】魄,形也。 義 又,《爾雅・釋詁》:魄,閒也。 【疏】閒謂閒隙也。 義 又,《爾雅・釋木》:魄,榽橀。 【註】魄,大木,細葉,似檀。 【疏】魄,一名榽橀。 義 又,《後漢・西南夷傳》:哀牢夷出虎魄。 【註】虎魄生地中,其上及旁不生草,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皮成虎魄,如斗;初時如桃膠,凝堅乃成。 義 又,《書・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 【傳】月二日近死魄。 【疏】魄者,形也──謂月之輪廓無光之處名魄也。 【釋文】魄,《漢書・律歷志》作霸。詳雨部霸字註。 音 又,《集韻》:白各切,音泊──聲也。 《史記・周本紀》: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爲烏,其色赤,其聲魄云。 【註】馬融曰:魄然,安定意也。 義 又,與粕同。 《莊子・天道篇》:古人之糟魄已夫。 【音義】司馬云:爛食曰魄。一云糟爛爲魄。 又作粕。 音 又,《廣韻》《正韻》:他各切; 《集韻》《韻會》:闥各切,𡘋音托──落魄,貧無家業。 《史記・酈生傳》:家貧落魄。 《漢書註》應劭曰:志行衰惡之貌。師古曰:失業無倚也。 【按】《史記》《漢書》俱音薄。 義 又,與薄同。 《史記・司馬相如傳》:旁魄四塞。 《荀子・性惡篇》:雜能旁魄而無用。 【註】旁魄,廣博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