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魁 |
释义 | 魁38045 古文: 𩲔![]() 音 《廣韻》:苦回切; 《集韻》《韻會》《正韻》:枯回切,𡘋音恢──魁帥。 《書・胤征》:殲厥渠魁。 【傳】魁,帥也。 《禮・檀弓》:不爲魁。 【註】魁,猶首也。 義 又,《博雅》:大也。 《史記・孟嘗君傳》:始以薛公爲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 義 又,《莊子・庚桑楚》:人見其跂,猶之魁然。 【註】魁,安也。一曰主也。 義 又,《博雅》:魁岸,雄傑也。 義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魁枕參首。 【註】魁,北斗第一星也。 《後漢・郡國志》:魁方杓。 【註】《春秋緯》曰:瑤光第一至第四爲魁。 義 又,蜃蛤也。 《儀禮・士冠禮》:素積白屨,以魁柎之。 【註】魁,蜃蛤;柎,注也。 【疏】以魁蛤灰柎之者,取其白耳。魁,卽蜃蛤一物。 義 又,姓。 義 又,小阜。 〈周語〉:以爲魁陵。 【註】小阜曰魁。 義 又,與塊同。 《前漢・東方朔傳》:魁然無徒。 【註】師古曰:魁,讀曰塊。 義 又,與科同。 《後漢・東夷傳》:大率皆魁頭露紒。 【註】魁頭,猶科頭也,謂以髮縈繞成科結也。 音 又,《集韻》:苦猥切,音磈──魁瘣,大枝節盤結也。 卷別:考證・亥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873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81 頁,第 9 字 【考證】① 《史記・孟嘗君傳》始以薛公爲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大夫耳。謹照原文,「大夫」改「丈夫」。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