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鬷 |
释义 | 鬷37976![]() 音 《唐韻》:子紅切; 《集韻》《韻會》:祖叢切,𡘋音葼。 《說文》:釜屬也。 義 又,《詩・𨻰風》:越以鬷邁。 【傳】鬷,數也。 【疏】鬷謂麻縷,毎數一升而用繩紀之,故鬷爲數也。 義 又,《詩・商頌》:鬷假無言。 【傳】總也。 【按】《中庸》引《詩》作奏假。 義 又,地名。 《後漢・郡國志》:隮隂郡定陶有三鬷亭。 【註】湯伐三鬷。 義 又,姓。 《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 音 又,《廣韻》作孔切; 《集韻》《正韻》:祖動切,𡘋音摠──草名。 《爾雅・釋草》:素華軌鬷。 音 又,《集韻》作弄切,音糉──漢侯國名。 【按】《前漢・王子侯年表》作鬷,音悾。 又,子弄反,又子公反。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