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蕤 |
释义 | 蕤26451![]() 音 《唐韻》《集韻》《韻會》𡘋儒佳切,音甤。 《說文》:草木華垂貌。 陸機〈文賦〉:播芳蕤之馥馥。 義 又,冠蕤。 《禮・雜記》:緇布冠不蕤。 【疏】緇布冠,古法不蕤;今特云不蕤者,以後代有蕤。此以凶事,故不蕤。 義 又,蕤賔,五月律。 〈周語〉:蕤賔。 【註】蕤,委蕤,柔貌也。 《前漢・律歷志》:蕤,繼也。 義 又,萎蕤,藥名。見萎字註。 義 又,旗名,鹵簿中有之。 唐人詩:望見葳蕤舉翠華。 義 《集韻》:省作苼。 卷別:考證・申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613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7 頁,第 34 字 【考證】① 《唐人詩》望見萎蕤舉翠華。謹照原文,「詩萎蕤」改「葳蕤」。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