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蕃 |
释义 | 蕃26362![]() 音 《唐韻》:附袁切,音煩。 《說文》:草茂也。 《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 《書・洪範》:庶草蕃廡。 【傳】蕃,滋也。 又,〈周語〉:民之蕃庶,于是乎生。 【註】蕃,息也。 義 又,草名。 《山海經》:隂山,其草多茆蕃。 義 又,鳥名。 《山海經》:涿光山,其鳥多蕃,或云卽鴞。 音 又,方煩切,音樊──義同。 義 又,與「藩」通。 《詩・大雅》:四國于蕃。 義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九曰蕃樂。 【註】閉藏樂器而不作也。 音 又,《韻補》:方愔切,音汾。柳宗元文:我姓蟬嫣,由古而蕃;聯事尚書,十有八人。 音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地名。 《前漢・地理志》:魯國蕃。 【註】邾國也。 義 又,《後漢・黨錮傳》:蕃嚮。 【註】蕃,姓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