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蓑 |
释义 | 蓑26167 古文: 𠱗 𡔤![]() 音 《唐韻》:蘇和切,音莎。 《玉篇》:草衣也。 《詩・小雅》:何蓑何笠。 【傳】蓑所以備雨。 義 又,《韻會》:覆也。 《公羊傳・定元年》:仲幾之罪,何不蓑城也。 【註】不以蓑苫城也。 音 又,《唐韻古音》:初危切,音摧。 郭璞《山海經註》:蓑辟,雨之衣也,音催。 音 又,《集韻》:蘇回切,音毸──華蘂下垂貌。 張衡〈南都賦〉:敷華蘂之蓑蓑。 音 又,蘇煎切,音暹。 郭璞《山海經贊》:江疑所居,風雲是潛;獸有獓𤝱,毛如披蓑。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