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蒿 |
释义 | 蒿26140![]()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呼高切,好平聲。 《說文》:菣也。 《詩・小雅》:食野之蒿。 【傳】蒿,菣也。 《禮・月令》【註】:蒿亦蓬蕭之屬。 《爾雅・釋草》:蘩之𨢄,秋爲蒿。 【註】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通呼爲蒿。陸佃詩。 【疏】蒿,草之高者。 義 又,焄蒿,氣蒸出貌。 《禮・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 義 又,耗也。 〈楚語〉:使民蒿焉。 義 又,《莊子・騈拇篇》:今之君子蒿目,而憂世之患。 【註】蒿易棲塵,喩君子眯眼塵中也。 義 又,地名。 《榖梁傳・桓十五年》:公會齊侯于蒿。 義 又,姓。 《通志・氏族略》蒿氏。 【註】見《姓苑》。 音 又,《韻會》:呼侯切,讀齁。 《易林》:堅冰黃鳥,常哀悲愁;不見白粒,但見藜蒿。 義 又,《篇海》與藁同。 【按】蒿名類甚多,《正字通》載簍蒿、薌蒿等,今皆刪去。詳蔞薌等本字註。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