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科 |
释义 | 科20241![]()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苦禾切,音窠。 《說文》: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 【徐曰】會意。 義 又,《廣韻》:條也、本也、品也。 《戰國策》:科條既備。 義 又,坎也。 《孟子》:盈科而後進。 義 又,等也。 《論語》:爲力不同科。 義 又,科,斷也。 《釋名》:科,課也──課其不如法者,罪責之也。 義 又,取人條格曰科第。 《前漢・元帝紀》: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官。 【註】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郎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 《後漢・徐防傳》:立博士十有四家,設甲乙之科。 【註】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郎中,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義 又,木中空也。 《易・說卦》:科上稿。 義 又,科頭。 《史記・張儀傳》:跿跔科頭。 【註】謂不著兜鍪入敵。 義 又,科斗,蝦蟆子,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書形似之。 義 又,科雉,獸名。 劉向《說苑》:楚莊王獵於雲夢,射科雉。 義 又,地名。 《水經注》:汳水,又東逕科城北。 音 又,《廣韻》:苦臥切,音課──滋生也。 《正字通》:植禾本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