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秋 |
释义 | 秋20231 古文: 𥤛 𪚼 龝 𪔁![]() 音 《唐韻》:七由切; 《集韻》《韻會》:雌由切; 《正韻》:此由切,𡘋音鰌──金行之時。 《爾雅・釋天》:秋爲白藏。 【註】氣白而收藏也。 《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 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義 又,《說文》:禾穀熟也。 《禮・月令》:孟夏麥秋至。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 《書・盤庚》:乃亦有秋。 義 又,《禮・鄕飮酒義》:西方者秋。秋之為言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 【註】愁讀爲揫,斂也──察,嚴殺之貌。 《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義 又,九月爲三秋。 《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義 又,四秋。 《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義 又,《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義 又,秋秋,馬騰驤貌。 《前漢・禮樂志》:飛龍秋游上天。 又,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 【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義 又,《春秋》,魯史名。 義 又,大長秋,皇后官名。 《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爲大長秋。 【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義 又,姓。 音 又,七遙切,音鍫。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 又,《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爲韻。 音 又,楚俱切,音蒭。 《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