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讓 |
释义 | 讓30170 古文: 𦦬![]() 音 《唐韻》《集韻》《韻會》:人樣切; 《正韻》:而亮切,𡘋壤去聲。 《說文》:相責讓也。 《小爾雅》:詰責以辭謂之讓。 《左傳・僖五年》:公使讓之。 【註】譴讓之。 《周禮・地官》:司救掌萬民之衺惡過失而誅讓之。 《史記・張耳陳餘傳》:張耳責讓陳餘以不肎救趙。 義 又,《玉篇》:謙也。 《類篇》:退也。 《字彙》:先人後己謂之讓。 《書・堯典》:允恭克讓。 《左傳・文元年》:𤰞讓,德之基也。 又,〈襄十三年〉:讓,禮之主也。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疏】應受而推曰讓。 《儀禮・聘禮》:賔入門皇,升堂讓。 【鄭註】讓,謂舉手平衡也。 又,〈鄕飮酒禮〉【註】:事同曰讓,事異曰辭。 義 又,木名。 左思〈蜀都賦〉:交讓所植。 【註】交讓,木名。兩樹對生,一樹枯則一樹生。出岷山,在安都縣。 義 又,諸羌州名。 《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讓川州,開元後置。 義 又,《讀書通》:通作攘。 《史記・司馬相如・封禪書》「進讓之道,何其爽與」,《漢書》作進攘。 音 又,《韻會小補》:通作襄。 《周禮・地官》保氏五射。 【鄭註】一曰襄尺。 【釋文】襄,音讓,本作讓。 音 又,叶如羊切,音穰。 《詩・小雅》: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 義 《說文》本作𧮨。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