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警 |
释义 | 警30054![]() 音 《唐韻》《正韻》:居影切; 《集韻》《韻會》:舉影切,𡘋音景。 《說文》:戒也。 《玉篇》:敕也。 《左傳・宣十二年》:且雖諸侯相見,軍衞不徹警也。 【疏】戒之至也。 《周禮・天官冢宰・宰夫》:正歲則以灋警戒羣吏,令修宮中之職事。 【註】勑戒之言。 義 又,猶起也。 《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 【疏】警動衆人,令早起也。 義 又,《廣韻》:寤也。 義 又,《廣雅》:警警,不安也。 義 又,曲名。 《唐書・儀衞志》:鼓吹九曲,三曰警鼓。 義 又,通作儆。 《古今注》:警蹕,所以戒行徒也。 《前漢・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䟆。 【師古註】警者,戒肅也;䟆,止行人也。 《周禮・夏官》【鄭註】作儆蹕。 義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警州,本定遠城。 義 亦通作驚。 《史記・司馬相如傳》祝融驚而蹕御,《漢書》作警。 義 《說文》本作 ![]()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