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譚 |
释义 | 譚30030![]() 音 《廣韻》《正韻》:徒含切; 《集韻》《韻會》:徒南切,𡘋音覃。 《玉篇》:大也、誕也、著也。 《大戴禮・子張問入官》:修業居久而譚。 【註】謂安縱也。 成公綏〈嘯賦〉:參譚雲屬。 【註】譚,猶著也;參譚,不絕。 義 又,國名。 《春秋・莊十年》:譚子奔莒。 【杜註】譚國在濟南平陵縣西南。 義 又,姓。譚子之後。 《後漢・逸民傳》:太原譚賢。 音 又,《正韻》與談同。 〈魏志・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 《莊子・則陽篇》:夫子何不譚我于王。 義 又,通作覃。 《詩・大雅》:實覃實訏。 【鄭箋】覃,或作譚。 音 又,《廣韻》《集韻》𡘋徒感切,覃上聲──亦大也。 音 又,叶徒黃切,音唐。 《急就章》:曹富貴,尹李桑;蕭彭祖,屈宗譚。 義 《說文》本作 ![]()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