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譙 |
释义 | 譙30028 古文: 誚![]() 音 《唐韻》:才肖切; 《集韻》《韻會》:才笑切; 《正韻》:在笑切,𡘋樵去聲。 《說文》:嬈譊也。 《廣雅》:呵也。 《廣韻》:責也。 《增韻》:以辭相責也。 《方言》:讓也,齊楚宋衞荆𨻰之閒曰譙;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言相責讓曰譙讓。 《史記・萬石君傳》:子孫有過失,不譙讓,爲便坐,對案不食。 《前漢・高帝紀》:樊噲亦譙讓羽。 【師古註】譙讓,以辭相責也。 《史記・樊噲傳》作誚讓。譙、誚二字古通。互詳誚字註。 義 又,山水名。 《山海經》: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音 又,《廣韻》:昨焦切; 《集韻》《韻會》:慈焦切; 《正韻》:慈消切,𡘋音樵──樓之別稱也。 《史記・𨻰涉世家》:守丞與戰譙門中。 【師古註】譙門,謂門上爲高樓,以望遠者耳。樓,一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譙,亦呼爲巢──所謂巢車者,亦於兵車之上爲樓以望敵也。譙、巢聲相近,本一物也。 《莊子・徐無鬼》:盛鶴列于麗譙之閒。 義 又,國名。 《左傳・隱二年》:【杜註】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 義 又,縣名。沛郡有譙縣。見《前漢・地理志》。 義 又,姓。譙周。見《後漢・五行志》。 義 又,通作樵。 《前漢・趙充國傳》:部曲相保,爲壍壘木樵。 【師古註】與譙同。 義 亦通作燋。 《詩・豳風》:予羽譙譙。 【毛傳】譙譙,殺也。 【鄭箋】譙,或作燋。 音 又,《字彙補》:視隹切,音誰。 《史記・衞綰傳》:景帝立,歲餘不譙呵綰。 【註】《索隱》曰:譙呵,音誰何,猶借訪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