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释义 29886
部首 筆畫10 總筆畫17注音ㄒㄧㄝˋ拼音xiè卷別:酉集・上卷武英殿刻本:第 2809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176 頁,第 2 字標點整理本:第 1150 頁,第 16 字

  《唐韻》:辭夜切;
《集韻》《韻會》《正韻》:詞夜切,𡘋音榭。
《說文》:辭去也。
《廣雅》:去也。
《楚辭・九章》:願歲幷謝與長友兮。
【註】謝,去也。

  又,《正韻》:絕也。
《史記・儒林傳》:謝絕賔客。

  又,《增韻》:退也、衰也、彫落也。
《南史・範縝傳》: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淮南子・兵略訓》:若春秋有代謝。

  又,《類篇》:吿也。
《前漢・陳餘傳》:厮養卒謝其舍。
【晉灼註】以辭相吿曰謝。

  又,《韻會》:拜賜曰謝。
《前漢・張安世傳》:安世嘗有引薦,其人來謝。安世以爲,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

  又,《正字通》:自以爲過曰謝。
《禮・檀弓》:從而謝焉。
《史記・項羽紀》: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又,《韻會》:聽也。
《正韻》:致仕曰謝。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必賜之几杖。
【註】謝,猶聽也。𨻰皓曰:君不許其致事也。如辭謝、代謝,皆却而退去之義。

  又,鳥名。
張華《禽經》:子規啼苦,則倒懸於樹,自呼曰謝豹。

  又,菜名。
《本草綱目》:水苦蕒,一名謝婆菜。

  又,島名。
《唐書・地理志》:登州東北海有大謝島。

  又,蠻名。
《舊唐書・南蠻傳》: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

  又,國名。
《詩・大雅》:于邑于謝。
【毛傳】謝,周之南國也。
【朱傳】在今鄧州南陽縣。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謝沐縣,屬蒼梧郡。

  又,姓。
《廣韻》:出𨻰郡、會稽二望。周宣王之舅姜申伯封于謝,以邑爲氏。
《左傳・昭七年》:謝息爲孟孫守郕邑。
又,複姓。
《風俗通》:周宣王支子食采謝丘,因以爲氏。
《前漢・古今人表》:謝丘章,魯人。

  又,通作榭。
《左傳・襄三十一年》:宮室𤰞庳,無觀臺榭。
【註】本亦作謝。
《荀子・王霸篇》:臺榭甚高。
【註】與謝同。

  又,或作繹,亦作射。
《爾雅・釋魚》:龜仰者謝。
【疏】謂行時頭仰。
《周禮》「地龜曰繹屬」是也。
《周禮・春官・龜人》【鄭註】:仰者繹。
《禮・玉藻》【鄭註】:靈射之屬。
【釋文】射,音亦,《周禮》作繹,《爾雅》作謝。

  又,叶祥豫切,徐去聲。
左思〈魏都賦〉:有靦瞢容,神惢形茹;弛氣離坐,㥏墨而謝。

  又,叶徂賀切,音坐。
韓愈〈送窮文〉:𠂹頭喪氣,上手稱謝;燒車與船,延之上坐。

  《說文》本作𧬄。


卷別:考證・酉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676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70 頁,第 42 字
  【考證】①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必賜之几杖。
《疏》謝,猶聽也。謹照原文,「致仕」改「致事」;「疏」改「註」。
随便看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0 1: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