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諾 |
释义 | 諾29822 古文: 喏 部首:言 筆畫:9 總筆畫:16注音:ㄋㄨㄛˋ拼音:nuò卷別:酉集・上卷武英殿刻本:第 2802 頁,第 4 字同文書局本:第 1173 頁,第 2 字標點整理本:第 1147 頁,第 10 字 音 《唐韻》《正韻》:奴各切; 《集韻》《韻會》:匿各切,𡘋囊入聲。 《說文》:譍也。 《玉篇》:答也。 《正韻》:應聲。 《詩・魯頌》:莫敢不諾。 【箋】應辭也。 《禮・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 【註】唯速而恭,諾緩而慢。 又,〈投壷〉:大師曰:諾。 【疏】承領之辭也。 〈吳志・顧雍傳〉:顧悌每得父書,拜跪讀之,每句應諾。 義 又,《韻會》:以言許人曰諾。 《左傳・襄十八年》:獻子許諾。 《論語》:子路無宿諾。 《史記・季布傳》:楚諺,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老子《道德經》:輕諾必寡信。 《荀子・王霸篇》:𠛬賞已諾,信乎天下矣。 【註】諾,許也;已,不許也。 義 又,自畢語。 《公羊傳・僖元年》:慶父曰:此奚斯之聲也諾已。 【註】諾已,皆自畢語。 義 又,《南史・江夏王鋒傳》:鋒五歲,齊高帝使學鳳尾諾,一學卽工。 潘遠《紀聞談》:諸侯箋奏,皆批曰諾,諾字有尾若風也。 義 又,《字彙補》:諾臯,神名。 《酉陽雜俎》有〈諾臯記〉。 義 又,水名。 《前漢・匈奴傳》:韓昌、張猛與單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諾水東山。 【師古註】今突厥地,諾眞水也。 義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諾州,屬靜邊郡,貞觀五年置。 義 又,姓。見《姓苑》。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