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禺 |
释义 | 禺20192![]() 音 《唐韻》《集韻》:牛具切; 《韻會》:元具切,𡘋音遇──獸名,猴屬。 《正字通》:禺似獼猴而大,赤目、長尾,山中多有之。 《說文》專指爲母猴屬,誤。 音 又,《廣韻》:遇俱切,音虞──山名。 《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韋昭曰:封,封山;禺,禺山──在吳郡永安縣。 義 又,番禺,越地名,在南海。 義 又,禺彊,神名。 《莊子・大宗師》:禺彊得之,立乎北極。 《山海經》:北海之渚有神,人面鳥身,名禺彊。 義 又,區也。 《管子・侈靡篇》:是爲十禺。 【註】每里爲一禺。 義 又,事端初見也。 《管子・侈靡篇》:將合可以禺。 義 又,禺禺,魚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禺禺魼鰨。郭璞曰:禺禺,魚皮有毛,黃地黑文。 義 又,日在巳曰禺中。 義 又,姓。 音 又,《集韻》:魚容切,音顒──義同。 義 又,通作寓。 《爾雅・釋獸》:寓䑕曰嗛。 【郭註】寓謂獼猴之類,寄寓木上,此屬及䑕皆頰裏貯食。 《六書故》:寓卽《說文》之禺。 義 亦通作虞。 《山海經》:夸父追日景,逮之於禺谷。 【註】禺淵,日所入也。今作虞。 音 亦通作偶。 《史記・封禪書》:木禺龍欒車一駟。 《索隱》曰:禺,音偶──謂偶其形於木,禺馬亦然。 音 又,讀作務。 《左傳・哀十一年》公叔務人,《禮・檀弓》作禺人。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