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祝 |
释义 | 祝20020 古文: 𥘱 異體: 祝![]()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之六切,音粥──贊主人饗神者。 《說文》:祝,祭主贊詞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 【徐曰】按,《易》兌,悅也,巫所以悅神也。 《詩・小雅》:工祝致吿。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視之辭。 義 又,屬也。 《詩・鄘風》:素絲祝之。 【箋】祝,當作屬;屬,著也。 《毛傳》訓織也。 義 又,祝融,神名。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韋昭曰:祝,始也。 義 又,斷也。 《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榖梁傳・哀十三年》:祝髮文身。 義 又,丁寧也,請求之辭。 義 又,國名。 《禮・樂記》:封帝堯之後於祝。 義 又,姓。 《左傳》鄭大夫祝𥅆,後漢司徒祝恬。 音 又,《集韻》《類篇》𡘋職救切,音晝。 《詩・大雅》:侯作侯祝。 【傳】祝,詛也。 【疏】祝,無用牲之文,口吿而祝詛之也。 《書・無逸》:否則厥口詛祝。 【疏】以言吿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 音 又,陟慮切,音註。 《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 【註】祝,讀如注病之注──謂附著藥也。 義 《集韻》或作呪,亦作詋、詶。 卷別:考證・午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477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9 頁,第 62 字 【考證】① 《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孔子曰:天祝予。謹照原文,「孔子曰」改「子曰噫」。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