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释义 19989
部首 筆畫4 總筆畫9注音ㄑㄧˊ,ㄓ拼音qí, zhī卷別:午集・下卷武英殿刻本:第 2012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840 頁,第 8 字標點整理本:第 801 頁,第 2 字

  《唐韻》:巨支切;
《集韻》《韻會》:翹移切;
《正韻》:渠宜切,𡘋音岐──同示,地神。
《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又,安也。
《詩・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
【註】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又,大也。
《易・復卦》:不遠復,無祇悔。韓康伯云:祇,大也──既能速復,是無大悔。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
《正韻》:旨而切,𡘋音支──適也、但也。
《詩・小雅》:祇攪我心。

  《韻會》:孫奕《示兒編》曰:祇兩音,音岐者,神祇之祇;音支者,訓適是也,如《詩》亦祇以異。揚子曰:兹苦也,祇其所以爲樂也歟。陸德明、司馬溫公𡘋以爲音支。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从禾、从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
《玉篇》秖,竹尸切;
《廣韻》秖,丁尼切──皆註曰:穀始熟也。

  又,通作圻。
《左傳・昭十二年》:是以獲沒於祇宮。馬融云:圻內游觀之宮。
随便看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