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葭 |
释义 | 葭25959![]() 音 《唐韻》:古牙切,音嘉。 《說文》:葦之未秀者。 《廣韻》:蘆也。 《爾雅・釋草》:葭華。 【註】卽今蘆也。 《詩・召南》:彼茁者葭。 義 又,葭莩,見莩字註。 義 又,笛也。 謝靈運詩:鳴葭戾朱宮。 【註】鳴笛引路也。 義 又,水名。 《漢書註》:葭水,在廣平南和。 義 又,通茄。 《文𨕖》【註】:杜摯葭賦。葭今作茄。 音 又,《集韻》:何加切,音遐──芙渠葉。本作蕸,或省。 音 又,《唐韻古音》讀姑。司馬相如〈子虛賦〉:藏莨蒹葭,東蘠彫胡。 音 又,《毛詩古音攷》:音蓑。 張衡〈西京賦〉:齊栧女,縱棹歌;發引和,校鳴葭。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