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菴 |
释义 | 菴25749 古文: 葊![]() 音 《唐韻》《集韻》𡘋烏含切,音諳。 《韻會》:菴閭,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菴閭軒于。 【註】菴閭,蒿也。 《本草》:此草老莖可以蓋覆菴閭,故名,《北史・景穆恭皇后傳》:太后常以體不安服菴閭子。 義 又,菴羅,果名。 《本草》:又名菴摩羅伽果。 謝靈運〈山居賦〉:企堅固之貞林,希菴羅之芳園。 音 又,《玉篇》:倚廉切,音淹──義同。 音 又,《韻會》:烏紺切,音闇。 左思〈蜀都賦〉:茂八區而菴藹。 《正韻》:菴藹,翳薈也。 音 又,上聲,烏感切,音黯──義同。 義 又,《類篇》同蓭,《正字通》本作菴,省作菴。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