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菑 |
释义 | 菑25687 古文: 𠙹 𠙾 𠚀![]() 音 《唐韻》:側持切,音緇。 《說文》:不耕田也。 【徐曰】从艸、从𡿧、从田。𡿧,川壅也,田不耕則艸壅塞之。 《爾雅・釋地》:田一歲曰葘。 【註】今江東呼初耕地反草爲葘。 《詩・小雅》:于此葘畝。 【疏】葘者,災也,始災殺其草木也。 《易・无妄》:不葘畬。 【疏】不敢首發新田,惟治其葘熟之地。 義 又,水名。 《山海經》:常蒸之山,葘水出焉。 義 又,地名。 《史記・孝景帝紀》【註】:葘川縣,故劇城。 義 又,姓。 《通志・氏族略》:孔融集有葘莊,靑州人。 音 又,《正韻》:將來切──同災。 《詩・大雅》:無葘無害。 音 又,《韻會》:側吏切,音厠──木立死曰葘。 《詩・大雅》:其葘其翳。 義 又,《周禮・冬官・輪人》: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 【鄭註】菑,輻入轂中者。謂建輻也。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聲如胾。博立梟棊亦爲菑。 《前漢・武帝紀・瓠子歌》:隤林竹兮揵石葘。 【師古註】石葘,謂𦥛石立之也。 音 又,資四切,音恣──剖也、裂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居幹之道,葘栗不迤。 義 又,與椔通。 《荀子・非相篇》:身如斷葘。 卷別:考證・申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596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6 頁,第 36 字 【考證】① 《周禮・冬官・輪人註》葘謂輻入轂中者。 《鄭註》謂建輻也。 又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博立梟棊於中央亦爲葘。謹照原文,自註菑至於中央四十字,改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鄭註菑輻入轂中者謂建輻也。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聲如胾。博立梟棊亦爲菑。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