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矯 |
释义 | 矯19479![]() 音 《唐韻》:居夭切; 《集韻》《韻會》:舉夭切,𡘋驕上聲。 《說文》:揉箭箝也。 《搏雅》:直也。 《禮部韻略》:揉曲爲矯。 《易・說卦》:坎爲矯輮。 【疏】使曲者直爲矯,使直者曲爲輮。 《史記・平津侯傳》:矯矢累弦。 【註】正曲使直也。 《前漢・成帝詔》:民彌惰怠,將何以矯之。 【註】矯,正也。 劉勰《新論》:搒檠者,矯不正也。 義 又,《玉篇》:詐也、擅也。 《類篇》:妄也。 《字彙》:託也。通作撟。 《書・呂𠛬》:奪攘矯虔。 《前漢・高帝詔》作撟虔。 【註】稱詐爲矯,强取爲虔。 《左傳・昭二十六年》:矯誣先王。 《史記・汲黯傳》:矯制持節,發河南倉廩,以振貧民。 《前漢・高帝紀》:羽矯殺卿子冠軍。 【註】托懷王命而殺之也。 《大戴禮》:非其事而居之,矯也。 義 又,《爾雅・釋訓》:矯矯,勇也。 《博雅》:武也。 《詩・魯頌》:矯矯虎臣。 〈周頌〉作蹻蹻。 【註】武貌。 義 又,强也。 《禮・中庸》:强哉矯。 《荀子・臣道篇》作撟然剛折。 【註】强貌。 義 又,《類篇》:舉也。 陶潛〈歸去來辭〉:時矯首而遐觀。 揚雄〈甘泉賦〉作撟首。 義 又,《博雅》:飛也。 孫綽〈遊天台山賦〉:整輕翮而思矯。《方言》作䎗。 義 又,姓。 《風俗通》:晉大夫矯父之後,前漢右將軍矯望,後漢逸民矯愼。矯,一作蟜。 音 又,《韻會》:嬌廟切,驕去聲──與撟同。 又,詐也。 又,强亢貌。 又,高舉貌。 本毛氏《增韻》。 音 又,《集韻》《韻會》𡘋居妖切,音驕──矢躍出也。 《神異東荒經》:東王公與玉女投壷,每投千二百矢矯。 音 又,矯矯,高舉貌。 《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師古曰:合韻音驕。 音 又,《字彙補》:其嬌切,音橋──亦姓也。 《史記・仲尼弟子傳》:江東人矯子庸疵。 【註】矯,音橋。師古云:矯疵,字子庸。 義 與撟、蹻、蟜𡘋通。 《正韻》作同橋,非。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