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释义 19355 古文: 𨥨 𢦧 鉾 𥍥
部首 筆畫0 總筆畫5注音ㄇㄠˊ拼音máo卷別:午集・中卷武英殿刻本:第 1963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821 頁,第 22 字標點整理本:第 780 頁,第 58 字

  《唐韻》:莫浮切;
《集韻》《韻會》:迷浮切,𡘋音謀。
《說文》: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
【徐曰】鉤兵也。
《書・牧誓》:立爾矛。
【傳】矛長,故立之於地。
《詩・秦風》:厹矛鋈錞。
【傳】三隅矛也。
《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
【疏】矛如鋋而三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
【註】八尺曰尋,倍尋爲常。酋、夷,長短名。
《史記・仲尼弟子傳》:越使大夫種以屈盧之矛賀吳王。
《尉繚子・制談篇》:殺人於五十步之內者,矛戟也。
《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或謂之鋋,或謂之鏦。

  又,言不相副曰矛盾。
《韓非子・難一篇》:楚人譽其盾之堅曰: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之利曰: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此矛盾之說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
【註】招搖爲天矛,近北斗者也。

  又,藥名。
《本草綱目》:衞矛,一名鬼箭。
《李時珍曰》:齊人謂箭羽爲衞,此物幹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衞之狀,故名
随便看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5: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