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莢 |
释义 | 莢25595![]() 音 《唐韻》《正韻》:古協切; 《韻會》:吉協切,𡘋音夾。 《說文》:草實。 《博雅》:豆角謂之莢。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莢物。 【註】莢物,薺莢王棘之屬。 【疏】卽今人謂之皁莢是也。 義 又,蓂莢,堯時瑞草。 義 又,莢蒾。 《本草》:葉似木槿及榆柞小樹。 義 又,錢名。 《前漢・食貨志》:漢興,以爲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莢錢。 【註】如榆莢也。 義 又,陵名。 《水經注》:李夫人塚,塚形三成,世謂之莢陵。 義 又,姓。 《通志・氏族略》:莢氏。 《風俗通》:莢成僖子,晉大夫。 王僧孺《百家志》:荀永之娶平陽莢氏。 卷別:考證・申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592 頁,第 4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6 頁,第 27 字 【考證】①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莢。謹照原文,「莢字」下增「物」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