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茄 |
释义 | 茄25365 古文: 伽![]() 音 《唐韻》:古牙切; 《正韻》:居牙切,𡘋音嘉。 《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莖茄。 張衡〈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 何晏〈景福殿賦〉:茄蔤倒植。 義 又,五茄,藥名。 柳宗元詩:珍蔬折五茄。 義 又,古國名。 《左傳・昭二十五年》: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復茄人焉。 義 又,《廣韻》:複姓有茄羅氏。 音 又,求迦切,音伽──茄子,菜,可食。 《本草》:茄,一名落蘇,五代《貽子錄》作酪酥,蓋以其味如酥酪也。 王褒〈僮約〉:別茄披蔥。 《拾遺記》:淇漳之鯉,脯以靑茄。 義 又,地名。 《晉書・郗鑒傳》:鑒率衆渡江,與侃會於茄子浦。 義 又,通荷。 《前漢・揚雄傳》:衿芰茄之綠衣兮。 【師古註】茄,古荷字。 見張揖《古今字譜》。 王應麟《詩攷》「有蒲與荷」作有蒲與茄。見樊光註《爾雅》。 音 又,莖茄之茄。 《集韻》《韻會》亦作居何切,音哥。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