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瞏 |
释义 | 瞏19121![]() 音 《唐韻》《正韻》:渠營切; 《集韻》《韻會》:葵營切,𡘋音瓊。 《說文》:目驚視也。 《黃帝・素問》:少陽終者,百節皆縱,目瞏絕系。 【註】直眂如驚貌。 義 又,瞏瞏,無所依也。 《詩・唐風》:獨行瞏瞏。 【註】瞏,本作煢,又作焭。 《正字通》與 ![]() 義 又,憂也。 《詩・周頌》:瞏瞏在疚。 《正字通》:今《詩》作嬛,字譌義同。 【按】瞏與「惸」通。俗作㒌、𡞦、𠊫、𡦃,𡘋非。 音 又,《集韻》:旬宣切,音旋──復返也。與還、𢕼𡘋同,通作旋。 音 《說文》:从目,袁聲。俗作睘,譌作𦊷。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