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睆 |
释义 | 睆18913 部首:目 筆畫:7 總筆畫:12注音:ㄨㄢˇ拼音:wǎn卷別:午集・中卷武英殿刻本:第 1932 頁,第 17 字同文書局本:第 808 頁,第 17 字標點整理本:第 765 頁,第 18 字 義 《說文》同上(同「睅」)。 義 又,實貌。 《詩・小《雅》:有杕之杜,有睆其實。 義 又,明星貌。 《詩・小雅》:睆彼牽牛。 音 又,美好貌。 《禮・檀弓》:華而睆,大夫之簀與。 【疏】刮削木之節目,使其睆睆然好也。徐邈又音刮。 義 又,《六書故》:睆,目圜轉也。 《詩・邶風》:睍睆黃鳥。 【傳】睍睆,好貌。 【朱註】其音淸和圜轉也。 音 又,睆睆,窮視貌。 《莊子・天地篇》:睆睆然在纆繳之中,而自以爲得。 《正韻》:音緩。 《集韻》:又音湲。 義 又,人名。與睆。見《宋史・宗室表》。 義 又,《字彙補》:古侯國少昊之後也。 《路史・國名紀》:舒之懷寧有睆故城。睆與「皖」通。 音 又,《集韻》:鄔管切,音盌──小嫵媚也。或作睕。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