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眠 |
释义 | 眠18827 古文: 𥺠![]() 音 《唐韻》:莫賢切; 《集韻》《韻會》:民堅切; 《正韻》:莫堅切,𡘋麪平聲。 《說文》:翕目也。 《釋名》:泯也。無知泯泯也。 《玉篇》:寐也。 《後漢・第五倫傳》:竟夕不眠。 《三國志・趙雲傳》:先主與雲同牀眠臥。 《列子・周穆王篇》:西極古莽國,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東極阜落國,其民常覺而不眠。 義 又,凡草木之偃者亦曰眠。 《三輔故事》:漢苑有柳,如人形,一曰三眠三起。 義 又,凡鳥獸之偃息皆曰眠。 杜甫詩:沙上鳧雛傍母眠。 又,《宋史・禮志》:諸王聘妃有眠羊臥鹿等物。 義 又,芊眠,茂密貌。 陸機〈文賦〉:淸麗芊眠。 【註】文采茂密貌。 義 又,色深貌。一曰遙視闇未明也。 張衡〈南都賦〉:靑冥䀒瞑。 【註】言林木眾色幽昧也。䀒瞑與芊眠同。互見䀒字註。 義 又,姓。見《姓苑》。 音 又,《集韻》:彌殄切,麪上聲。 《方言》:楚郢謂欺謾爲眠娗。一曰偄劣。 又,《列子・力命篇》:眠娗諈諉。 【註】眠娗,不開通貌。一曰以言相嗤弄也。 音 又,《集韻》:眠見切,音麪。 《類篇》:偃息也。 義 又,《博雅》:眠眩,亂也。 《方言》:凡飲藥傅藥而毒,東齊海岱之閒謂之眠。或謂之眩。 義 又,《韻會》或作泯。 《史記・司馬相如・大人賦》:視眩眠而無見。 《前漢書》作眩泯。師古曰:目不安也。 音 又,《集韻》:彌盡切,音泯──視也。 義 《說文》本作瞑,从目冥,會意。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