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盭 |
释义 | 盭18698![]() 義 《唐韻》《集韻》:《韻會》𡘋與戾同。 《史記・司馬相如傳》:盭夫爲之垂。 【張揖註】狼戾之夫也。 《前漢・膠西于王傳》:爲人賊盭。 【註】古戾字。 《史記》作戾。 義 又,違也。 《前漢・張耳陳餘贊》:何鄕者慕用之誠,後相背之盭也。 義 又,疾名。 賈誼〈治安策〉:病非徒瘇也,又苦𨂂盭。 【師古註】𨂂同蹠,言足蹠反戾不可行也。 義 又,胝也。 《呂氏春秋》:陳有惡人,長肘而盭。 義 又,山名。 《史記・霍去病傳》:率戎士踰烏盭。 義 又,與「綟」通。 《前漢・百官公卿表》:諸侯王金璽盭綬。 【註】盭,草名。出琅邪平昌縣,似艾,可染綠,因以名綬也。 《晉書・載記》作綠綟綬。 音 又,《廣韻》:練結切; 《集韻》:力結切,𡘋音𥸸──義同。 義 《說文》本作𥃎,省从𧗑,讀若戾。徐鉉曰:𧗑者,繫辠人見血也,弼戾之意。 《說文長箋》亦作 ![]()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