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道 |
释义 | 道32529 古文: 𨕥 衟 𡬹![]() 音 《唐韻》:徒皓切; 《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𡘋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詩・小雅》:周道如砥。 《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義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 【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義 又,順也。 《書・禹貢》:九河既道。 【註】順其道也。 義 又,國名。 《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 【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義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義 又,當道,草名。 《博雅》:當道,馬舄也。 音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 《正韻》:杜到切,𡘋陶去聲。 《正韻》:言也。 《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義 又,由也。 《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 《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義 又,治也。與導同。 《論語》:道千乗之國。 《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義 又,引也。 《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義 又,從也。 《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 《山海經》:風道北來。 【註】道,從也。 音 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 《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音 又,叶徒厚切,頭上聲。 《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𨢄。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