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逃 |
释义 | 逃32410 古文: 𨒽![]()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徒刀切,音陶。 《說文》:亡也。 《書・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 【註】謂有罪逃亡之人也。 義 又,《廣韻》:避也、去也。 《史記・吳世家》:季札讓逃去。 【註】謂讓位而逃也。 《後漢・謝該傳》:良才抱璞而逃,所謂往而不返者也。 音 又,通作跳。逸去也。 《史記・高祖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 【註】跳,音逃。 《前漢・燕王澤傳》:跳驅至長安。 音 又,叶田黎切,音題。 劉歆〈列女贊〉:衞君不聽,後果遁逃;許不能救,女作載馳。 義 《集韻》:逃,俗作迯,非是。 卷別:考證・酉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721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73 頁,第 1 字 【考證】① 《史記・高帝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謹照原文,「高帝」改「高祖」。② 《前漢・劉澤傳》跳驅至長安。 【註】跳,音逃。謹照原文,「劉澤」改「燕王澤」;註跳音逃語見史記不在漢書,今移於上文漢王跳之下。③ 《說文》逃,一作𨓱。俗作迯。謹按,說文無此語。今照集韻改爲集韻逃,俗作迯,非是。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