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迹 |
释义 | 迹32393 古文: 𨒏![]()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資昔切,音積。 《說文》:步處也。 《廣韻》:足跡也。 《左傳・宣十二年》:遷大國之迹于鄭。 《前漢・揚雄傳》:擬足而投迹。 《淮南子・說山訓》:足蹍地而爲迹。 義 又,凡功業可見者曰迹。 《書・武成》:太王肇基王迹。 《前漢・王褒傳》:索人求士者,必樹霸迹。 義 又,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迹。 《莊子・天運篇》:六經,先王之陳迹也。 義 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迹。 《書・蔡仲之命》:爾乃邁迹自身。 【註】仲無所因,故曰邁迹。 《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 【註】謂求其踪迹。 義 又,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迹。 《淮南子・說山訓》: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 《唐書・魏徵傳》: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迹者。 義 又,循實而考之亦曰迹。 《前漢・功臣表》:迹漢功臣。 又,〈杜欽傳〉:將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義 又,風迹,風化之迹也。 《後漢・朱浮傳》:頗欲厲風迹。 義 又,迹射,尋迹而射也。 《後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義 又,迹人,官名。 《周禮・地官・迹人》【註】:迹之言跡。知禽獸處也。 義 又,與跡同。 《文中子・問易篇》:心跡之判久矣。 義 又,與「蹟」通。 《詩・小雅》:念彼不蹟。 【註】謂不循故道也。 音 又,叶卽略切,音爵。 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佇立之迹。 義 《集韻》或作𨖊、𨒪。 卷別:考證・酉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719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72 頁,第 42 字 【考證】① 《前漢・平當傳》深迹其道,而務修其本。 【註】謂循其踪迹。謹照原註,「循」改「求」。② 《後漢・西域傳》漢有迹射。謹按,後漢西域傳無此語,查係王尊傳,今改前漢王尊傳將迹射士千人。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