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檄 |
释义 | 檄12519![]() 音 《唐韻》:胡狄切; 《集韻》《韻會》《正韻》:𠛬狄切,𡘋音薂。 《說文》:下尺書也。顏師古曰:檄者,以木𥳑爲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 《前漢・申屠嘉傳》:爲檄召通。 義 又,有急,則加以雞羽揷之,示速疾也。 《史記・漢高紀》:以羽檄徵天下兵。 義 又,《韻會》:陳彼之惡,說此之德,曉諭百姓之書也。 又曰:檄,皎也,明言此使,令皎然而識也。漢司馬相如〈諭巴蜀檄〉,魏𨻰琳〈討曹操檄〉,皆是。 又,《逸雅》: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書文也。 義 又,長檄,印封長牒也。 《後漢書・安帝紀》:民訛言相驚,棄捐舊居,老弱相攜,窮困道路。其各敕所部長吏,躬親曉喻。若欲歸本郡,在所爲封長檄;不欲,勿強。 又,檄,櫂直上。 《爾雅・釋木》:無枝爲檄。 義 又,檄糴,疾貌。 嵆康〈琴賦〉:懰檄糴以奔邀。 音 又,《唐韻》:胡敎切,音效。 郭璞〈蜜蜂賦〉:誅戮峻于鈇鉞,招徵速乎羽檄;集不謀而同期,動不安而齊約。 卷別:考證・辰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322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2 頁,第 48 字 【考證】① 櫂直上也。謹照爾雅註原文,改檄櫂直上。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