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百 |
释义 | 百18375 古文: 𦣻![]()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博陌切,音伯。 《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 【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義 又,眾多也。 《易・繫辭》:百官以治。 《書・堯典》:平章百姓。 《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義 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義 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義 又,百足,蟲名。 《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義 又,百合,草名。 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義 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義 又,國名。 《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義 又,姓。百豐,列子弟子。 又,複姓。 《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音 又,《韻會》《正韻》𡘋莫白切,音陌──勵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 【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義 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 《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 《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音 又,叶伯各切,音博。 《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音 又,叶畢吉切,音必。 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