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癭 |
释义 | 癭18333![]() 音 《唐韻》《集韻》:於郢切; 《𥪾㑹》:幺郢切,𡘋音癭。 《說文》:頸瘤也。 《釋名》:癭,嬰也。在頸嬰喉也。 嵆康〈養生論〉:頸處險而癭。 張華《博物志》:山居多癭,飲泉水之不流者也。方書:癭有五,肉色不變爲肉癭,筋脈現露爲筋癭,筋脈交絡爲血癭,憂惱消長爲氣癭,堅硬不移爲石癭。 義 又,地名。 《後漢・桓帝紀》:勃海王悝降爲癭陶王。 【註】癭陶縣屬鉅鹿郡。 音 又,《集韻》:伊盈切,音嬰──義同。 義 《集韻》或作𦡺𩖍。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