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芬 |
释义 | 芬25261![]() 音 《唐韻》:撫文切; 《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𡘋音紛──草初生,香分布也。 義 又,《博雅》:芬芬,香也。 《詩・小雅》:苾芬孝祀。 〈大雅〉:燔炙芬芬。 義 又,《方言》:和也。 義 又,汲冢《周書》:汝無泯泯芬芬,厚顏忍𨢄。 【註】泯芬,亂也。 義 又,《管子・地員篇》:芬然若灰。 【註】芬然,壤起貌。 義 又,《前漢・禮樂志》:芬哉茫茫。 【師古註】芬謂衆多。 義 又,《博雅》:毛草也。 義 又,姓。 《戰國策》:晉有大夫芬質。 音 又,《韻補》:孚焉切。 楊芳〈合歡〉詩:爰有承露枝,紫榮合素芬;扶疎垂淸藻,布翹芳且鮮。 義 《說文》本作𡵳,或从艸。 〈六書略〉:又作𡸐。 卷別:考證・申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579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5 頁,第 28 字 【考證】① 《集韻》《韻會》《正韻》草初生分布也。謹照原文,「分布」上增「香」字。② 又姓。 《戰國策》晉有大夫芬只。謹照廣韻原文,芬只改芬質。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