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芩 |
释义 | 芩25257![]() 音 《唐韻》:巨金切; 《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𡘋音琴。 《說文》:草也。 《詩・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疏】根如釵股,葉如竹,蔓生澤中下地鹹處爲草。真實牛馬亦喜食之。 義 又,黃芩,藥名。 《本草註》:芩者,黔也。黔乃黃黑之色也。 劉琨〈與兄子演書〉:黃芩一斤,皆所須也。柳宗元文:黃芩以腐腸。 【註】陶隱居云:圓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 義 又,地名。 〈魏志・東夷傳〉:廉斯鑡爲辰韓大渠帥,從芩中乗大船入辰韓。 音 又,《玉篇》:渠炎切; 《集韻》:其淹切,𡘋音黔──義同。 音 又,魚音切,音吟──菜名,如蒜生水中。 義 或作䕾。 卷別:考證・申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578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5 頁,第 27 字 【考證】① 《詩》食野之芩。 《疏》根如釵股,葉如竹,蔓生澤中下地鹹處爲草。其實牛馬亦喜食之。謹照原文,「其實」改「真實」。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