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色 |
释义 | 色25152 古文: 𢒸![]() 音 《廣韻》:所力切; 《集韻》《韻會》:殺測切,𡘋音嗇。 《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 《禮・玉藻》:色容莊。 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 《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註】以形貌求之也。 義 又,采色。 《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 《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義 又,色慾。 《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 【傳】色,女色。 《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義 又,物景亦曰色。 《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 【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義 又,《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 【註】驚貌。 義 又,《詩・魯頌》:載色載笑。 【傳】色,溫潤也。 義 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 【註】色,作色也。 義 又,祕色。 《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義 又,《博雅》:色,縫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