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臺 |
释义 | 臺24819 古文: 𡌫 㙵![]() 音 《廣韻》:徒哀切; 《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𡘋音苔。 《說文》:觀四方而高者。 《釋名》:臺,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 《爾雅・釋宮》:闍謂之臺。 【註】積土四方也。 《禮・月令》:仲夏之月,可以處臺榭。 【疏】積土爲之,所以觀望。 《五經要義》:天子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圃臺以觀鳥獸。 義 又,《古今注》:城門皆築土爲之。累土曰臺,故亦謂之臺門。 義 又,官名。 《正字通》:〈袁紹傳〉三臺註:漢官尚書爲中臺,御史爲憲臺,謁者爲外臺。 又,〈漢百官表〉註:禮樂官知禮容,故禮部稱容臺。 又,王彥威爲《曲臺新禮》三十卷:故太常稱曲臺。 又,漢祕書監曰芸臺,唐改祕書爲麟臺,唐〈百官志〉門下省曰鸞臺,宋銀臺司掌受天下奏狀。 義 又,《博雅》:臺,支也。 義 又,賤者之稱。 《左傳・昭七年》:僕臣臺。 【註】皁輿隷僕之至𤰞者也。 《孟子》:蓋自是臺無饋也。 【註】臺,賤官,主使令者。 又,《輟耕錄》:婢役于婢者,謂之重臺。 蘇軾〈梅花〉詩:天敎桃李作輿臺。 義 又,《博雅》:臺,輩也。 義 又,《方言》:臺,敵延也。東齊海岱之閒曰臺,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物力同者謂之臺敵。 義 又,《莊子・庚桑楚》:不可內於靈臺。 【註】靈臺者,心也。 義 又,姓。漢侍中臺佟。 又,澹臺,複姓。 義 又,《字彙補》:古謂陵墓爲臺,如鄴都之三臺,《山海經》帝堯臺,帝嚳臺是也。 又,咍臺,卽臺𠷂之聲也。 《世說》:許噪於丞相帳,咍臺大鼾。 《通雅》:咍臺,晉人常語也。 義 又,山名。 《輿地志》:五臺山,在雁門郡。 《山海經》:鹿臺之山。 【註】今名麓臺山。 《淮南子・地形訓》:濟出王屋,時泗沂出臺台術。 【註】時泗沂,皆水名;臺台術,皆山名。 《抱朴子・登陟卷》:昔張蓋蹹及偶高成二人,竝精思於雲臺山石室中。 義 又,神名。 《左傳・昭元年》: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爲玄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汾神也。 《山海經》:休與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臺之棋。 【註】郭曰:帝臺,神人名。 義 又,漸臺,星名也。 義 又,宮殿名。 鄒陽〈上吳王書〉:秦倚曲臺之宮,懸衡天下。 《三輔黃圖》:未央有曲臺殿。 義 又,草名。 《爾雅・釋草》:艾,冰臺。 【疏】艾,一名冰臺,卽今艾蒿也。 《詩・小雅》:南山有臺。 【傳】臺,夫須也。 【疏】夫須,莎草也,可爲簑笠。 【又】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傳】臺,所以禦暑;笠,所以禦雨也。 【箋】臺,夫須也。都人之士,以臺皮爲笠。 音 又,《字彙》:洪孤切,音乎──臺駘,邾地名。 《禮・檀弓》:敗于臺駘。 【註】臺音壷,駘音臺,臺當爲壷字之譌。一作壷駘,或作狐駘。 《正字通》:臺有壷音,非臺與壷同。 《字彙》以臺爲古壷字,誤也。 又,《字彙補》:《左傳》臺駘,歷考註疏,𡘋無狐音; 《字彙》不知何據而云,亦誤也。 音 又,《韻補》叶田黎切,音題。 《參同契》:皓若搴帷帳,瞑目登高臺;火記六百篇,所趣等不迷。 音 又,叶同都切,音徒。 《易林》:典冊法書,藏在蘭臺。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