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託 |
释义 | 託29375![]() 音 《唐韻》《正韻》:他各切; 《集韻》《韻會》:闥各切,𡘋音拓。 《說文》:寄也。 《方言》:凡寄爲託。 《玉篇》:憑依也。 《增韻》:委也、信任也。 《榖梁傳・定元年》: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 【范註】詒託,猶假寄。 《禮・檀弓》: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 【鄭註】寄也。 《前漢・賈山傳》:聚廬而託處。 《唐書・李勣傳》:勣既忠力,帝謂可託大事。 《說苑・善說篇》:上士可以託色,中士可以託辭,下士可以託財。 義 又,《正字通》:寓言也。 《後漢・姜肱傳》:託以他辭,終不言盜。 義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託州。 義 又,南詔官名。 《唐書・南蠻傳》:乞託主馬,祿託主牛,巨託主倉廩。 義 又,《韻會》或作侂。 《說文》:《論語》可以侂六尺之孤。今文作託。宋韓侂胄名取此。 義 又,或作寓。 《禮・郊特牲》:諸侯不臣寓公。 【註】寓,寄也。或爲託。 音 又,《集韻》:陟嫁切,音吒──誇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