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計 |
释义 | 計29352![]() 音 《唐韻》:古詣切; 《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𡘋音繼。 《說文》:會也、算也。从言、从十。 【徐曰】十者,物成數,會意。 《左傳・昭三十二年》: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 《禮・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 【註】書謂六書,計謂九數。 《周禮・天官》: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 【註】弊,斷也。 【疏】六計,謂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爲本,計其功過多少,而聽斷之也。 又,〈司會〉【註】:司會主天下之大計。 【疏】日計曰成,月計曰要,歲計曰會。 《史記・平準書》:桑弘羊以計算用事。 義 又,《玉篇》:謀也。 《廣韻》:籌策也。 《史記・項羽紀》:項梁召諸別將會薛計事。 又,〈淮隂侯傳〉:計者,事之機也。 義 又,計簿。 《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會逸奔郈魴假使爲賈正焉,計于季氏。 【註】送計簿于季氏。 《前漢・武帝紀》:受計于甘泉宮。 【註】受郡國所上計簿,若今之諸州計帳也。 義 又,計偕。 《前漢・武帝紀》: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當世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 【註】令所徵之人與上計者俱來也。 義 又,官名。 《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 【師古註】專主計籍。 《唐書・百官志》:司計,典計,掌計各二人,給衣服飮食薪炭。 義 又,神名。 《山海經》:東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龍首,恆遊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義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有計斤縣。師古曰:卽《左傳》所謂介根也。 義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劍南道有計州。 義 又,姓。越有計然,後漢有計子勳。 音 又,《集韻》:吉屑切,音結──畫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