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異 |
释义 | 異17722 古文: 𢄖 異體: 異![]() 音 《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 《正韻》:以智切,𡘋移去聲。 《說文》:分也,从廾、从𢌿。𢌿,予也。 《博雅》:異,分也。 《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義 又,不同也。 《書・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異姓之邦。 《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 【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爲是善,則不非毀之也。 義 又,怪也。 《釋名》:異者,異於常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 【註】異猶怪也。 《史記・屈賈傳》: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義 又,奇也。 《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註】珍異,四時食物。 《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義 又,違也。 義 又,姓。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義 又,異翹,草名。 《爾雅・釋草》:連,異翹。 義 又,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音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怡。 《詩・邶風》「洵美且異」,叶下貽。 音 又,叶弋質切,音逸。 《詩・小雅》:亦祇以異。 【朱註】逸織反──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叶甘美酒食。 卷別:考證・午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453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9 頁,第 18 字 【考證】① 《周禮・地官・質人》賞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謹照原文,「賞」改「掌」。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