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 | 腫 |
| 释义 | 腫24452 部首:肉 筆畫:9 總筆畫:15注音:ㄓㄨㄥˇ拼音:zhǒnɡ卷別:未集・下卷武英殿刻本:第 2366 頁,第 11 字同文書局本:第 989 頁,第 5 字標點整理本:第 955 頁,第 16 字音 《唐韻》:之隴切; 《集韻》《韻會》:主勇切,𡘋音種。 《說文》:癰也。 《廣韻》:疾也。 《周禮・天官・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 【註】腫瘍,㿈而上生創者。 《爾雅・釋訓》:腫足爲尰。 【疏】膝之下有瘡腫,是涉水所爲。 義 又,膚肉浮滿也。 《史記・倉公傳》:後五日當𦡈腫。 《前漢・五行志》: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 《後漢・梁皇后紀》:從閒以來,加以浮腫。 義 又,《釋名》:腫,鍾也,寒熱氣所鍾聚也。 義 又,《增韻》:脹也。 《管子・輕重篇》:無鹽則腫。 義 又,瘣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旁不腫。 【註】瘣也。 |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